二零一七年六月十八日,父亲节。 哥哥把他写的爸爸的几段文字发给我,让我整理一下发出去作为父亲节礼物。
哥哥的文字
:
“爸爸曾经是一个热血青年,早年缀学从军。今天,89岁高龄的爸爸还是很热血,他的笔锋依然敏锐独特!
爸爸出生在山东肥城。老桑家在山东有悠久家谱和字辈,爸爸那一辈是逢字辈,爸爸大名:桑逢乐。
因为1942年到1943年的大旱,我小脚、娇俏、文盲的老奶奶在1943年带着年少的儿女一行五六个人背井离乡,从山东肥城出发,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四川,投奔在四川教书的老爷爷。爸爸就是在那时来到四川的。
老爷爷去自贡市自流井的蜀光中学教书时,爸爸也进了蜀光中学读书。
爸爸在山东老家只上过几天私塾,他的基础难以适应中学的教程。进了蜀光中学后,爸爸知难而进,格外勤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听二姑(爸爸的妹妹)说,高中时爸爸在蜀光几乎门门功课考第一,1949年以优异考上重庆大学中文系获得全额奖金。
重庆一解放,积极向上的爸爸就缀学参军,告别了大学生涯。
参军后爸爸当上了长春空军预备役军校的政治教官,在军校里专职研究教授新中国伟大的理论,足见当时组织对爸爸的器重。爸爸也很快就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军队上,爸爸一如既往积极向上虔诚勤奋地学习领会着毛主席语录(新中国伟大的理论)。爸爸一边读毛选一边把他的领会写在毛选书的空白处,这个小动作当时被认为是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最大的不敬,为此爸爸被打成右派,蹲监狱,去牛场,走上了一条老运动员的不归之路……”
退休后的爸爸
哥哥和我是叶姨一手带大的,所以爸爸妈妈不会带小孩。为了帮助支持哥嫂,爸爸妈妈在花甲之年担当起照看孙子的重任。为了帮助支持我,爸爸妈妈在古稀之年飘洋过海来帮我照看稚童女儿和婴孩儿子。
2001年从美国回国后,爸爸和妈妈就留在北京,在北京一晃就呆了十多年了。
在北京,随年龄的增长,爸爸的学习热情更高。他每天花大量时间读书看报上网读新闻,然后对所见所闻发表感慨抒发情怀,写下了几十本杂文和评论。爸爸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频频向外投稿,可是没刊物帮他发表,因为他的文章里批评得太深刻,这就是爱之深,恨之切。
女儿心中的外公,我心中的爸爸
我是急性子,在家里把东西放失手了后会很急躁。女儿每每看到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寻找东西时,总会提醒我:“外公说过,东西不找就会出来的!”女儿心中的外公是一个安然豁达的外公。
我心中的爸爸是一个寓教于乐的爸爸。
半百的哥哥深情地感叹道:“回想读书人爸爸的一生,也许是一步走错,步步不顺,当初的爸爸就应该不去当兵,就不该去搞去政治。如果爸爸不学文改学物理化学,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努力精神也许已经是一位大的科学家了。但人生从来不是设计出来是,而是自已走出来的,现在看到如此勤奋的爸爸,想来他也幸福的。”
爸爸和妈妈在动荡的岁月里为哥哥和我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健康成长。感恩父母的厚爱!
人生从来不是设计出来是,
而是自已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