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淑】急性白血病

2022-06-23,周四,多云
永淑意蕴健康长寿和美丽永驻。希望通过分享我亲身经历过的饮食健康生活小故事来追忆已故妈妈的渴望和美丽。

今天是爸爸离开人世的第四个月。快93岁的爸爸走后,哥哥和我至今还很愧疚,因为爸爸走的那一刻,我们都不在他身边。

2019年12月离开自贡就是我和爸爸的永别。因为疫情,爸爸临终前两年多,虽然我有空闲却没能再陪陪爸爸。因为疫情和初生的小外孙,爸爸离开后,我也没回国奔丧。想到这些,我的愧疚里浮现出对生死离别太突然的幽幽伤感。

晨读朋友圈,我在高中同学群里读到余鸿的感叹:“我教研室的同事,今早5点过走了,还差点满53岁,急性白血病 …… 才短短2个多月,…… 我心里在想,若不去治疗,会不会拖得久一点?” 我从老同学的言语中读出他对生死离别太突然的敏感。

我猜想,如果逝者上有老下有小,这生死离别太突然带给家人的会是撕心裂肺的伤痛感。

53岁,我们60后中最年轻的那批人,短短两个多月就走了,走得太突然!老同学们以各自的方式在同学群里表露伤感。

余鸿(大学教授):“我校今年教职工体检,体检出8个癌症患者。我教研室的同事,今早5点过走了,还差点满53岁,急性白血病”

dengping(医生专家):“现在癌症患者太多了,有些人很年轻的”

刘铫(医生专家)解释:“这个病(白血病)太凶险,不治疗也一样,成人比儿童严重。癌症越来越年轻化,我遇到过二十几岁的胃癌、肠癌,都走了”

林力军(人寿保险专家)感叹:“现在吃的太不放心,工作生活压力又摆在那。”

罗毅(从前的红卫兵支书)说:“我初中有位同学吴学伟,火车站卖票的,我们级很多同学都认识。上拜礼五挂了,直肠癌拖了五年多,人走时才80多斤。”

刘铫(医生专家)解释:“直肠癌早期发现治愈的希望是有的”

谢茂(历届同学会总导):“急性白血病非常凶险,我表妹从发病到去世就一年多,华西医院治疗了近一年,最后也没能挽救过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9岁”

刘铫(医生专家):“我老公的弟弟也是白血病走的,骨髓移植,淋巴细胞移植都做了,最后还是走了,终年50岁”

我突然想起我为妈妈的惋惜:“可惜在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知识闭塞的自贡,很关心饮食健康的妈妈却无法及时查询到趋于成熟的饮食健康信息。” 如今在网路发达信息丰富的今天,虽然白血病治疗已经有近80年的历史,我的教授同学似乎仍然没有急性白血病治疗相关的可靠信息,所以他才会问:“我心里在想,若不去治疗,会不会拖得久一点?”

我好奇地谷歌“history of acute leukemia treatment(急性白血病治疗史)“,看到好多学术性文章,让我眼花缭乱。真的,“我觉得以我自身的认知水准我很难在网上获取免费有用的健康知识。”

医生专家同学的简短言语科普了一点我们谈及的疾病,医疗知识是属于专家的。生死话题是属于大家的,若知道接受治疗也只能活两个月,他还会选择接受治疗吗?

白血病常识

1. 降低白血病风险
A. 保持健康的体重:一些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可能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你可以通过良好的饮食和身体锻炼而拥有健康的体重来降低风险。
B. 避免吸入苯和甲醛:避免或减少与苯和甲醛的长期接触,以降低患白血病的风险。新装修的房屋的油漆,涂料,腻子,胶水等都会含有不同程度的甲醛和甲醇。
C。有益于抑制白血病的食物:蔬菜、水果、豆类、肉类。

看到苯和甲醛可能导致白血病,我想起1984年川师的有机实验室里常弥漫着浓郁的苯气味的场景,因为苯是常有有机溶剂。虽然1984年,我们在崭新的川师化学系大楼里做有机实验了,因拥挤的实验室和更拥挤的抽空实验壁橱,我们当时的好多操作都无法在抽空实验壁橱里进行。

2. 白血病的发现和早期认识
白血病的早期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1811年,彼得·库伦(PeterCullen)确定了一例带有无法解释的乳白色血液的急性脾炎。阿尔弗雷德·维尔佩(AlfredVelpeau)确定了白血病相关症状,并观察到血管中的脓液(1825)。阿尔弗雷德·多内检测到白细胞的成熟停滞(1844年)。约翰·贝内特(JohnBennett)根据脓性白细胞(1845年)在显微镜下的积聚将这种疾病命名为白细胞增多症。同年,鲁道夫·维肖(RudolfVirchow)定义了逆转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平衡。1847年,他将这种疾病称为白血病。亨利·富勒(HenryFuller)一生中首次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显微镜诊断(1846年)。这渐进过程引导我们对这一复杂疾病有了目前的认识。
The early history of leukemia reaches back 200 years. In 1811, Peter Cullen defined a case of splenitis acutus with unexplainable milky blood. Alfred Velpeau defined the leukemia associated symptoms, and observed pus in the blood vessels (1825). Alfred Donné detected a maturation arrest of the white blood cells (1844). John Bennett named the disease leucocythemia, 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accumulation of purulent leucocytes (1845). That same year, Rudolf Virchow defined a reversed white and red blood cell balance. He introduced the disease as leukämie in 1847. Henry Fuller performed the first microscopic diagnose of a leukemic patient during life (1846). This gradual process brought us towards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mplex disease.

同学群聊生死

今天同学群里的聊天实况(征得好同学们的同意,截屏实名实姓,一瞥60后谈论生死的虔诚):
WCC220623_2

WCC220623_4

WCC220623_5

WCC220623_6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