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今天看到在北京当记者的自贡小美妹返乡分享的消息:老家自贡开了第一家星巴店,小美妹在寒冷的十二月排了一个小时的队买了一杯拿铁。
我不禁想起四十多年前我在自贡第一次喝可乐的经历,也是在寒冷的十二月,在当年的自贡市文化宫前的马路边,我花三块钱买了一个易拉罐可乐,因为稀奇,可我真没喝出好口感。喝可乐又引出饮料文化的新鲜记忆……
今年十二月初,在女儿办的一个家庭小聚会上喝饮料时,大家聊到饮料文化。
老教授说:“七十年代的一个夏天,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做访问学者时,我搞了一个聚会,我按美国的风俗准备了酒饮料。可聚会后我发现酒基本没人碰,但是汽水都被喝光了。”
教授又解释道:“没有空调的耶路撒冷的夏天很热,参加聚会的人需要喝汽水散热。他们觉得喝酒会更热,所以酒几乎没人碰。“
女儿接着话题说:”我不习惯喝汽水,在德国读研时,同学们在餐馆都要sparkling water(汽水),我总是要still water(无气泡的水)。“
老教授好奇地问道:“你在美国长大,不喝可乐?”
我插话道:“我们家不喝可乐之类的饮料,她从小就养成了喝白水的习惯。”
喝咖啡盛行于欧洲。在美国,我遇到一些对咖啡很挑剔的人,对星巴有点不屑一顾,因为星巴饮料的好口感多是受益于各种添加剂。为自身健康,我觉得不宜养成常去星巴喝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