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日。
为请客人尝地道家常中餐,我搜肠刮肚地找记忆中有特色的家常美食,然后买肉、洗肉、切肉,买菜、理菜、洗菜,蒸肉、炒菜、煮汤。
演奏了大半天的锅碗盆瓢交响曲,我满意地弄出了一桌的中式家常菜,不过留下故事可讲的却是我轻而易举蒸的白米饭。
我的客人,一家四口地道美国人,希望我象家人一样款待他们。
我按小时候在自贡吃饭的习惯,菜摆在餐桌上大家共享,饭给一人一碗自己独食。开饭前我说:“平时我们是一边吃饭一边吃菜,这样吃起来有味道。”
最小的客人是快两岁的K,这是她第一次吃中餐;她看着桌上陌生的中式菜肴不想吃,她妈妈就对她说:“你先尝尝你的米饭。”
K看了看自己碗里的饭,大概觉得白白的米饭不奇怪,她就开始用手抓米饭送进嘴里。吃了几口饭后,她就一边吃饭一边说:“我喜欢米饭。”
K刚开始享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乐趣。我觉得K重复着的“我喜欢米饭”童声稚语里释放着纯真的情感,听起来格外的甜蜜缠绵。
K自己吃了一小碗白米饭,还把粘在衣服上的饭粒也捡来吃。她妈妈打趣道:“K是真喜欢吃米饭,我们要买一个蒸饭器来做米饭给K吃了。“
天性十足的小孩接纳跨文化跨种族美食的关键是她(他)们对美食在视觉、嗅觉、和味觉上有认可。
白白的米饭没有气味吃起来还甜甜的让K喜欢上了米饭。小小年纪的K很有品味,一下就相上了正宗特色中餐,大米饭。
有时竭力奉献的东西未必有期待的效果,有时轻描淡写的东西蕴藏着未知的魅力。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