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孩子像任何地方长大孩子一样,有外向大方健谈的和内向腼腆寡言的,而我熟悉的华裔学生里偏内向的居多。
我们社区最近刚开了一间卖奶茶的小店,小店离初中和高中校园只有几分钟的步行距离,所以很受家长和学生的关注。一位有初中孩子的朋友说,她儿子手上有零花钱却要妈妈陪着一起去买奶茶,因为腼腆。朋友感叹道:“这件事才让我意识到我儿子的腼腆!”
其实我儿子也很腼腆,上中学时好多事情都要大人陪着去做。
关于中学生腼腆的小故事大概只有朝夕相处细心的妈妈们才会注意到……
最近我无意中旁听到几个腼腆学生的对话,他们在讨论要不要去餐馆要回被多收了的餐费。
讨论的主流思路是:“别去了,太麻烦!”和“这是好大一笔钱!”
“好大一笔钱!”让讨论继续着并演变成提问:去讨钱的出发点是什么?我们的原则是什么?
这些提问引出来的答案让几个腼腆的学生打电话约了餐馆经理,又去餐馆见了经理理据讨钱。他们讨论出来并引导他们采取行动的原则是:“别被敲了竹杠(Not get ripped off)。”, 简明扼要。
学校和家庭一直在教育孩子做人要有原则。腼腆的学生能在讨论中靠原则悟出行动的指南,足见教育的有效和原则的魄力。
延伸到今天的手机世界,全球信息的普及化和个性化极有煽动力容易让孩子人云亦云,甚至被舆论吞噬,如果孩子没有锻炼培养出领悟并坚守原则的能力。
最好的实例是今年五月的一则关于加州东湾一男生为竞选学生会主席而制作的一段视频引来的酣然大波。很高兴那酣然大波的结局是男生的家庭采取法律手段成功地保护了男生。
从这个事件看出,在这个信息及时化、普及化、个性化的手机新世界里,只有坚信坚守原则并按原则行事的凡人才有能力和勇气用原则来保护自己。
“你的善良是上帝给你最好的礼物“里包含着坚信和坚守你学到或领悟的仁博之爱的原则,虽然这些原则有时会让你困惑、痛苦,但它们最终会让你受益匪浅。
坚信和坚守原则,
人生路上也许会
多一些执着,少一些迷惑;
多一些乐趣,少一些忧郁。
原文发表于2017-06-15